全盟民政工作岁末盘点·年初展望
- 发布日期:2024-01-31 18:32
- 浏览次数:
回顾2023年
2023年,全盟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,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,聚焦自治区办好“两件大事”和“闯新路、进中游”目标,全面落实中央、自治区决策部署和盟委行署工作要求,聚力担当、奋发进取,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。
------这一年,我们聚焦基本民生保障,困难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。对全盟344名已脱贫人口和100名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实施分类救助供养,全盟2212名低保对象、189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,40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、2786名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到位,实施临时救助958人次。阿拉善右旗、额济纳旗2个旗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吉兰泰镇等6个苏木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成投用。累计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136人次。
------这一年,我们聚焦基层社会治理,总体工作水平持续提高。196名社区工作者纳入“三岗十八级”薪酬体系,全盟社工持证人员达到139人。实施城乡社区治理“2121”工程5项,建成5个旗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。累计取消村级组织承担工作职责14项、出具证明事项20项,摘除牌子12个。9家社会组织通过等级评估,减免和降低行业协会商会费用71.3万元。高效完成与乌海市第七轮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任务。
------这一年,我们聚焦基本社会服务,群众特定需求得到基本满足。累计发放惠老补贴资金717.72万元。建成15个苏木镇、嘎查养老服务中心(站),为27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。全盟婚姻登记实现“跨省通办”。全盟建成并投用城市公益性公墓及殡仪馆5处,在建公墓及殡仪馆1处;阿拉善右旗、额济纳旗初步完成“三沿七区”违建墓地的清理整治工作。全年福利彩票总销量7043万元,同比增幅13%。
------这一年,我们聚焦痛点堵点问题,民生领域营商环境不断改善。孤儿救助资格认定等业务实现“跨省通办”,社会团体成立、变更、注销登记和养老机构备案等手续实现盟域通办。自主开发“驼乡救助”小程序,实现救助事项“网上办”“掌上办”“指尖办”。行政权力事项由102项调减为34项。
------这一年,我们聚焦群众关心期盼,特色创新工作亮点纷呈。建立对口合作、协同推进和产业服务平台共享机制,旅“颐享阿拉善”旅居康养服务品牌初见影响。全盟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、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1055元/月/人和2096元/月/人,均居全区首位,率先成为全区盟市级社会救助标准城乡统筹地区。
展望2024年
总体思路: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二中全会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、全区民政工作会议和盟委(扩大)会议、盟纪委(扩大)会议精神,全面落实国务院《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》、民政部《支持内蒙古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》和自治区民政厅打造“五型民政”工作要求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统筹发展和安全,扎实履职尽责,闯新路、进中游,奋力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,为全盟“建设一个示范盟、打造五大基地、实施七大工程”贡献民政力量。
一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,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
(一)进一步提升兜底保障能力。有序推进提标扩面,保持各类标准全面达到或高于全区平均水平。保持过渡期政策总体稳定,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已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保障范围,做到“应保尽保”。
(二)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质效。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,主动发现、精准识别需救助的困难群众,最大限度增加低收入群体保障性收入。加大临时救助力度,及时化解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加大巡查排查,及时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。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。
(三)进一步提升儿童关爱保护水平。加强儿童主任、儿童督导员培训、管理,探索建立补偿激励机制,完善困境儿童主动发现、精准排查、管理保障等制度,扎实做好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。
二、树立“大养老”理念,推进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提档升级
(一)推动老龄事业发展。承接好老龄工作职责,健全完善工作体系,充分发挥综合协调、督促指导和组织推动职能,扎实推进老龄事业发展。
(二)积极推进养老机构提档升级。推动集养老、社会救助、儿童福利为一体的盟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,谋划打造3个具备综合功能的旗级养老服务示范中心,督促帮助内蒙古慈心苑养老院尽快投入运营,不断健全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。
(三)全面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。加快建设“一刻钟”居家养老服务圈,实现旗(区)政府、管委会所在地城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。探索推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积分模式,实现“以老扶老、以老助老”。积极开展老年助餐服务,2024年计划建成15处为老餐厅。开展康复辅具暨适老化产品进社区行动,年内全盟至少建成1个展示服务示范中心。
(四)创新农牧区养老服务。整合利用现有资源,扶持建设养老服务机构设施。为农牧区散居老年人提供流动式养老服务,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模式。2024年计划建设8个养老服务中心和10个养老服务站。
(五)促进旅居康养融合发展。进一步打响擦亮“颐享阿拉善”旅居康养品牌,吸引市场主体、社会组织参与,力争全盟旅居康养有质的提升。在各旗(区)打造不同层次特色旅居康养基地,年内全盟至少有1家养老机构在省际合作、旅居养老、人才交流等方面形成实物工作量,取得务实成果。
(六)加大养老机构负责人和养老护理员培训。依托技能评比、与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合作、挂牌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,提升养老服务规范化、标准化水平。
三、强化服务意识,提升社会事务工作水平
(一)全面深化殡葬管理。进一步完善殡葬服务设施,规范殡葬服务行为,加快阿拉善高新区公益性公墓配套设施建设,尽快推动阿拉善左旗红宝岭公墓投用。继续推进殡葬习俗改革和“三沿七区”违建墓地清理整治。
(二)高效推进婚俗改革。深化婚姻登记“跨省通办”服务,选定婚俗改革试点地区,年内力争在巴彦浩特建成1个公园式、广场式婚姻登记场所。
(三)稳步推动区划地名工作。继续做好界线联检工作,积极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。强化地名规范化管理,积极推进“乡村著名行动”各项工作。
(四)加强福利彩票销售管理。拓宽销售渠道,提高运营水平。
(五)推进“慈善+”融合发展。聚焦特殊群体帮扶需求,推动慈善资源逐步转化为民政服务优势。加强慈善宣传,营造浓厚社会氛围。完成盟慈善协会换届工作。
四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推动社会治理优化升级
积极推进职能调整工作,嵌入式发展社工组织,作为落实民政政策、开展民政业务、宣传民政形象的重要阵地。完善社工站清单制度,推动民政重点业务有机嵌入。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,清理“僵尸型”组织,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,全力净化发展环境。
供稿:办公室
拟稿:谢生辉
审核:刘艳